3月22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絡版近期刊登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大衛·格倫特(David Gelernter)的文章稱,人類對于未知的探索決定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然而當前的人工智能缺失重要一環,即人類心靈活動的周期性。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人工智能正在引起公眾關注。上周,谷歌開發的軟件在五番棋比賽中擊敗了全球最優秀的職業圍棋手。圍棋非常復雜,比國際象棋難度更大,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禁區”。下圍棋需要運用綜合性的策略和戰術。你需要掩藏自己的計劃,同時閱讀對手的意圖。
成為圍棋大師符合人工智能發展的遠大目標。這向我們展示了人工智能當前的成果,并迫使我們面對人工智能的未來。那么,人工智能究竟能取得什么樣的成就,而這樣的未來將于何時到來?
預言家認為,類似人腦的智能將在未來數十年中實現。這樣的人工智能能完成多樣化的復雜任務,而不僅是單一的工作。如果我們能開發出相當于人類智商100的人工智能,那么發展出智商500甚至5000的人工智能將只是時間問題。我們并不清楚這將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我們的賭注是人類的未來。
假設你有多個智商達到150(或是500到5000)的人工智能軟件,能幫你管理生活。與普通應用一樣,你可以下載這些應用,而它們將進入你的手機和計算機,甚至墻上、衣服上或汽車中。
人工智能將閱讀你的電子郵件并作出回復,等候你的批準并發送。它們將幫你向國稅局申報退稅,實時監控處理進展并向你匯報進度。在你的耳邊,它們可能會告訴你道路比以往濕滑,有朋友在街對面走過,或是你今天走路的姿勢有點怪。它們可以使用19個不同的復雜密碼登錄19個不同系統,確保更好的信息安全。它們可以幫你接聽電話或處理消息,將相關事務添加至備忘錄,給你帶來幫助。
以無數種細節方式,下一代人工智能將解決當代生活中的種種不便。而生活中缺少這些人工智能將難以想象。
然而我們并不清楚,智商5000意味著什么。我們開發的這種機器不太可能區分人類和植物。人工智能圍棋系統表明,我們已經在這條道路上走出了很遠。在被“超人類”機器人主導的世界里,我們要如何自處?
想想最好的情況。人們喜歡蝴蝶,并盡量不去干擾它們。不過,一些孩子喜歡收集蝴蝶標本,而這種愛好也被鼓勵:孩子們應當走到戶外,從大自然中學習,而不是沉溺于電子游戲或社交網絡。如果超人類機器人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人類,這已經很幸運。但我們不能盲目認為,未來會是怎樣。
那么,我們為何要開發智慧程度遠勝自己的機器?尤其考慮到,這些機器對待人類的方式幾乎很難預測。
這是由于,探索未知世界,開發最優秀的機器,這是人類的本能。具備超人類智慧的機器人非常危險,就像核彈一樣。它們將會是“普通”智慧機器人的產物,而目前全世界研究人員都在努力研究這樣的人工智能。
深謀遠慮之士應當可以理解,讓技術專家隨意擺弄超人類機器將非常危險,而這樣的活動應當被置于全球的嚴密監督之下。技術專家只是希望打造最強大的機器,而不會考慮后果。
那么,我們現在的進展如何?我們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制造出如此危險的計算機?
目前,我們甚至沒有走向正確的發展方向。今天的人工智能還遠遠不能理解人類的心靈。不過,這方面的突破并不困難。我們可以從略微不同的角度去看看這個問題。這樣的突破可能需要幾百年,也可能只要一個下午的時間。在突破到來時,我們對待人工智能的開發應當像對待實驗室中的鼠疫菌一樣謹慎。
問題很簡單。大部分科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人類心靈是理性、有邏輯的。即使他們認為情感也很重要,但通常不會將感性置于中心。然而,人類心靈并非永遠理性的靜態機器,也并非基于情緒或概率時而理性,時而感性。每天,人類心靈都會遵循一個變化周期。
在每天開始時,我們通常精神飽滿,處于周期的頂端。而在一天結束時,我們會進入周期的低谷。當我們感到困倦時,心靈活動會呈現下降趨勢。當我們睡著時,心靈接近于最低谷。在一天時間里,我們通常會經歷兩次“潮起潮落”。中午至下午,我們的心靈會進入短暫的低潮,而隨后幾小時又開始活躍,最終在晚間再次進入低潮。每個人的模式都有所不同,但整體波動很類似。
軟件可以模擬這樣的周期。而如果希望實現類似人類的心靈活動,軟件也應當這樣做。如果能重現這樣的端點,我們就能在軟件中重現這樣的周期。
計算機可以模擬理性思考,但無法具備真正的感受。感受不屬于計算機,只屬于有機體。僅僅依靠軟件不可能制造出感受。不過,這不會給人工智能帶來限制,軟件能“模擬”感受。機器人可以告訴你它感到憂傷,而行動也可以表現得憂傷,但實際上它沒有任何感受。原則上來說,人工智能可以重現人類心靈的所有細微之處,并以完全模擬人類的方式去面對世界,盡管這仍是毫無意識的。
除非能模擬人類心靈活動的周期性變化,否則人工智能仍然無法與人類似。可以想想,在你的心靈活動處于下降周期時,感受和邏輯分析能力將會有何變化。人類的心靈有著各種變化,不僅僅是理性,也不僅僅是理性加一定的情感,也不僅僅是幾種教科書式精神狀態的排列組合??赡苄允菬o窮的,但帶來這種無窮的公式很簡單。
如果我們希望理解心靈,那么就必須理解關于這一周期的方方面面。當人工智能注意到這樣的周期,并決定接受這種周期時,我們就可以在軟件中重現這樣的周期。從這種周期性到超人類機器人的發展并不容易,這將會與登月類似。
然而,當我們擁有了火箭、無線電、計算機,以及其他相關技術時,登月似乎不可避免。開發這樣的心靈活動周期性只是讓人工智能開始運動的必要環節之一,但這是目前仍然欠缺的一項技術。
超人類機器人需要遵循這樣的周期性,以及人類心靈活動的其他基本元素。
隨著進一步的研究,我們就會更清楚地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危險之處。人工智能研究者應當受到普通人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