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電話:400-0755-992
客服郵箱:vip@wapadd.cn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中,云技術扮演著一個基礎設施的角色。它為物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提供著載體——絕大部分的連接,都是通過規模或大或小的云計算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整個萬物互聯的網絡就是建立在云之上的。
隨著連接程度不斷加深,對于云技術本身的需求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
在萬物保持孤立的年代里,連接只是初步的,云也僅僅需要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務,只要能夠幫助人和物得到一個連接到網絡的渠道即可。
到了現在,連接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狀態。不同的場景對于連接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云技術提供商們必須將自己所有的能力進行整合,得出一些更為綜合的技術能力,來滿足客戶的新需求。
5月23日,2018騰訊“云+未來”峰會在廣州舉行。在這個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給出了騰訊在新的需求到來之后,將會相應采取的新策略。
在峰會的開場演講中,馬化騰表示騰訊希望構建“三張網”,即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
人聯網對于騰訊而言并不陌生。這家以社交起家的互聯網巨頭,核心產品均旨在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從早年的QQ到如今的微信都是如此。馬化騰本人也提到,騰訊過去最強的就是連接人和人。
至于物聯網,則是包括騰訊在內的諸多企業在當下所希望去做的。如何連接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目前騰訊給出的解決措施是二維碼和小程序。當然,這并不是騰訊的唯一答案。
“騰訊內部也成立了AI實驗室和機器人實驗室,我們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也會投入大量的精力,最終希望能夠為萬物互聯的目標而努力。”馬化騰介紹稱。
不過,最核心的點還是落在了“智聯網”這個概念上。這是馬化騰首次在如此大規模的場合中提出這個概念。
智聯網的核心是一個云計算的“超級大腦”。在馬化騰的設想中,騰訊云的超級大腦應該包含多方面的能力,能夠結合云計算和邊緣計算來為用戶提供更智能的技術服務,類似一個智能技術的開放平臺,這也是他構想中“AI in all”的基礎。
AI in all這個概念,在2017年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首次被提出。在這個概念之下,騰訊所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務將通過云端傳遞給所有的用戶,不但覆蓋各行各業,也覆蓋從云到端的各個系統。
而現在,在談及騰訊未來的角色時,馬化騰也采取了比以往更為謹慎的說辭。
此前,他多次用“賦能”這個詞語來定義騰訊在數字社會中的角色。在去年底的《財富》論壇上,他就談到騰訊和阿里都強調賦能,但騰訊的賦能是去中心化的,它們給合作伙伴資源,讓后者自己搭建自己的業務,自己來決定自己的發展。
更形象的一個比喻是,騰訊的賦能類似鋼鐵俠的戰衣,而阿里巴巴的賦能,則是讓合作伙伴變成了變形金剛。
但在這次的峰會上,馬化騰把騰訊的位置又降了一格。他表示,自己覺得“賦能”一詞還是太過霸道,騰訊更甘愿在社會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扮演好“助手”的角色。
這番表態,也許和超級大腦概念的未來發展前景有關。從人與人的連接,到物與物的連接,這本身就已經是一次網絡規模的躍進。超級大腦則更像是無數張網絡所構成的綜合體,覆蓋社會的方方面面。要將這一概念落地,所需要的數據規模和技術能力顯然不是騰訊原有業務規模所能完全覆蓋的。
對于騰訊而言,保持一個更加開放的心態,將盡可能多的合作伙伴納入自己的生態體系,并且從中獲取共享數據,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騰訊的低姿態也得到了合作伙伴們的歡迎。永輝超市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張軒寧在峰會上展示了永輝超市和騰訊的合作成果:“通過騰訊云計算,我們吸引了更多的技術性人才,建設了自己的云平臺,讓永輝實現了智慧零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永輝超市可以說是騰訊近兩年來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在阿里巴巴大力發展新零售的時間節點上,缺少電商基因的騰訊成功找到了永輝超市,雙方的結盟也為騰訊跟進新零售提供了砝碼。
當然,零售只是騰訊超級大腦未來作用的其中一個領域。根據騰訊云副總裁王龍的介紹,騰訊超級大腦還將在醫療、城市、零售、工業、金融等行業中落地。
而在技術層面,騰訊也獲得了來自英特爾的支持。英特爾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Raejeanne Skiller在這次峰會上表示,英特爾會為騰訊云技術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幫助騰訊獲得最優化的邊緣計算服務。
“超級大腦可以看作一個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統,它是智聯網的一項核心能力。”馬化騰認為,有了超級大腦,騰訊的工具與資源就會擺脫孤立的狀態,和各方融合,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方面。
換言之,如果騰訊能將“超級大腦”這個技術概念順利落地,它們將會成為數字化社會背后的基礎設施主要提供者之一。這無疑會為騰訊的未來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現在,騰訊所要做的,就是加快各方面的技術及數據整合步伐。
但發展大腦這條路,在外部實際上并不平坦。很明顯,騰訊并不是唯一一家希望全盤整合自己智能能力,并進行對外開放的企業。在騰訊的身前,其它有著雄厚實力的云服務提供商早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大腦”。
目前,名氣最大的大腦來自阿里巴巴,而它們的大腦最早建立在城市服務的基礎上。
2016年,杭州市政府與阿里云共同開創了“城市大腦”這個概念,并在同年10月的云棲大會上正式啟動。在城市大腦的管控下,杭州市的交通情況現已達到了高度自動化的程度,管理效率因此大幅提升。
在城市大腦的基礎上,阿里巴巴也在探索將能力開放到其他行業之中。在去年12月的北京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就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這是阿里云在產業大腦上的一次嘗試。
相比于騰訊,阿里云在智慧大腦上有著自己的優勢——創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不僅是國內起步最早的云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市場規模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商。因此,相較國內其他競爭對手,阿里云在數據和技術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
對于云計算的發展,數據和技術的作用在其中至關重要。擁有先發優勢的阿里云,也自然把這個優勢順延到了智慧大腦方面。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阿里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宣布,阿里將全面進軍物聯網,并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
從數字上來看,這是一個十分宏大的目標。胡曉明的信心在于,阿里云平臺上已有37套通用解決方案,及將近205套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阿里云已經能夠為不同行業提供足夠多的智能方案。
“目前來看,只有阿里云能夠把人工智能能力、云計算能力、編譯能力三者結合到一起。”胡曉明說。
BAT三巨頭之一的百度也在不久之前首次對外闡述了它們在智能大腦方向的發展情況。根據百度副總裁、百度云總經理尹世明的說法,百度的阿波羅平臺是提供算法的大腦,其技術動力來自于百度云的支持。
2016年,百度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阿波羅計劃”)和百度大腦。這其中,后者來源于原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的領導和搭建。
自2014年5月加入百度以來,吳恩達一直主持這家公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以百度大腦為主的內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喊出“All in AI”的底氣所在。
而阿波羅計劃則是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在近年來的一個主要落地成果。它是一個開源平臺,借此也能夠看出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試圖打造生態系統的野心。
毫無疑問的是,百度并不希望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只局限在自動駕駛這個前景尚未明朗的領域之中。百度總裁張亞勤就曾經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百度云的核心競爭力,百度AI戰略將通過百度云落地各行各業。
目前,百度宣稱,已經通過開放平臺對外開放包含語音、圖像、視頻、增強現實、自然語音處理等在內的90多項人工智能核心能力。
這同樣意味著,押注人工智能的百度,也在構建一個類似的智能大腦,來換取數字時代的話語權——考慮到目前百度的發展現狀,它們在這方面的期望或許更加熱切。
面對綿延不斷的挑戰,騰訊能夠做的,還是繼續擴大自己的生態圈,從而豐富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尋找能力開放的對象時“有故事可講”。也許在往后幾年的云+峰會上,人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代表上臺發言。
這實際上可以被看作是巨頭之間一次新的跑馬圈地過程,只是主題換成了云計算。競爭已經在暗地里悄悄形成。
客服電話:400-0755-992
客服郵箱:vip@wapadd.cn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掃一掃 關注微加
Copyright © 2021 WapAdd.cn 深圳微加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4021220號-1 建站加盟首選,微加建站!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1656號
圖片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